14.支持时尚营销发展。鼓励互联网内容运营机构加强与时尚品牌商家合作,强化内容创作、流量运营等服务能力,助力时尚品牌构建线上营销矩阵。鼓励时尚买手、品牌主理人在京设立品牌集合店。开展北京大视听“追光计划”国际微短剧大赛,链接千行百业,展现多彩生活。
五、时尚城市氛围营造行动
15.丰富花园城市景观。加快绿道、公园环、生态廊道建设,串联城市山水自然、人文历史、现代建筑,打造更多城市亮点,推进城市绿化彩化立体化。加大无界公园布局,推动公园融入社区生活。打造花园式示范街区和城市画廊,构建四季观景视廊体系。发展自然景观、休闲空间与商业充分融合的“公园式”商场,推进公园与周边商圈融合发展,以“绿商共融”理念,实现生态价值转化。在具备条件的城市公共空间植入特色雕塑,赋能城市美学建设,体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融合,营造城市艺术空间。
16.打造微观精品片区。依托全市优质文脉、公园、水域等资源,在“两园一河”、三山五园文化走廊、北运河滨水岸线、雁栖湖国际会都等多个区域,加强文化旅游、体育、商业多元功能融合,打造一批兼具生态、人文与活力的城市微观精品片区,织补城市时尚空间与氛围。
17.引领时尚生活方式。丰富微度假场景,挖掘京郊滑雪、温泉、非遗、美食等特色资源,推出主题乡村旅游线路。推动园艺进商圈、进社区、进家庭,倡导绿色生活新风尚。均衡布局“夜京城”地标、打卡地和生活圈,丰富夜间消费场景。打造“月光下的北京”夜游推荐指南。鼓励具备条件的公园、博物馆延时开放,推出夜游博物馆、夜游公园等活动。培育“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衔接夜间观光、演出等活动。
六、保障措施
18.健全工作机制。利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统筹调度机制,协调推进各领域任务。强化各区属地责任,因地制宜组织和保障开展时尚活动,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支持时尚企业发展,做好全环节服务保障。
19.支持人才吸引。推动时尚传播、服装服饰、商业管理等专业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加大时尚创意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资源对接。强化全球时尚活动境外人士出入境通关保障,对重要团组和人员提供专用通道、专区查验、专门标识等通关便利和口岸签证、网上办理住宿登记等服务保障。
20.强化创意保护。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完善侵权假冒违法行为认定机制,维护行业竞争秩序。鼓励各企事业单位加大时尚创意设计投入,多种形式采购设计服务,符合条件的创意设计费用可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21.全方位推广宣传。强化与传统媒体、时尚传媒、新媒体、时尚品牌等合作,全方位拓展宣传渠道,强化多元化时尚传播力量,挖掘展示北京时尚案例,培育大众对北京时尚的感知度,提升北京时尚消费对生活的渗透力、对文化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