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北京日化协会
微信公众号
张先恩
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主任谭禄彬教授围绕《医学研究和转化机制探索》展开分享。他指出:“医学科学创新需要打破学科界限,加强产学研医深度融合。通过建立高效的转化机制,加速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多解决方案,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谭禄彬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教授张贵锋聚焦《胶原基生物材料: 机遇与挑战》,张贵锋提道:“胶原基生物材料在医疗器械、药品、化妆品以及干细胞应用等领域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然而,其发展仍面临制备序列的创新设计、制备工艺复杂、或难以大批量制备等挑战。通过产学研合作,建设共性平台,突破组织胶原、重组胶原以及生理胶原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瓶颈,为我国胶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基础和发展支撑。”
张贵锋
丹纳赫中国DBS副总裁吴江就《DBS赋能企业发展》作分享,他强调:“丹纳赫的成功归功于我们所建立的一套久经验证的系统——丹纳赫商业系(Danaher Business System, DBS)。未来,丹纳赫商业系统DBS将为北京地区合成生物产业提供全方位支持,从研发到生产,助力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加速产业化进程。”
吴江
昌平区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的创新布局已初显成效,昌平区发挥高校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发展空间广阔的优势,前瞻布局了合成生物制造新赛道,在政策扶持、技术创新、产业布局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打造合成生物制造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集聚区,目前中关村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已形成一定规模——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转化加速中心建成投用,累计搭建了多个共性技术平台。昌平区不仅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平台,更为上下游企业和科研机构搭建了交流合作的桥梁。特别是丹纳赫北部创新中心的正式落位合成生物制造转化加速中心,不仅是其“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重要体现,也进一步推动了京津冀地区在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发展。未来,合成生物制造转化加速中心将深耕核心技术突破,优化创新生态,加速技术孵化与产业化进程,助力昌平区抢占合成生物制造战略制高点,推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