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北京日化协会

微信​公众号

京日化协会
Beijing DAILY Chemical Association
电子邮箱  
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会员登录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来源: | 作者:北京日化协会 | 发布时间: 2024-10-31 | 9 次浏览 | 分享到: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京政办发〔2024〕17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北京市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4年10月23日

北京市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北京市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全国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推动首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旅游强国建设先行区,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将旅游业作为促进“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内容,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和全球旅游目的地,全面形成文旅深度融合、内外市场繁荣、多业互促联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旅游格局。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坚持深挖内涵、活化利用,立足首都资源禀赋,深入挖掘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内涵。坚持创新驱动、科技赋能,丰富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

到2029年,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过5%,旅游总人数年均增长2%以上,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4%左右,入境游人数年均增长5%左右,努力建成若干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各类国家级旅游特色业态数量位居全国重点城市前列,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和全球旅游目的地基本建成。

二、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一)构建均衡有序的空间格局。着力营造首都功能核心区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打造宜游街巷和可品读建筑,有效拓展旅游空间。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和平原新城承接好首都功能核心区外溢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型特色休闲旅游项目。生态涵养区有效统筹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建设旅游特色活力区域。推动朝阳、房山、怀柔、平谷、密云、延庆等区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推动故宫、长城、天坛、颐和园等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推动古北水镇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

(三)打造京津冀世界级旅游圈。推动京津冀三地规划共编、市场共建、线路共推、资源共享、游客互送。高水平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办好京津冀(通武廊)文化旅游交流季、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京津冀文化旅游联合推广活动。编制通州北三县文旅产业图谱。

三、健全产品体系,推动旅游业态升级

(四)持续开发文旅深度融合产品。深入挖掘古都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推出以中轴线为代表的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产品,打造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旅游线路。加快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推出数字化导览系统和体验场景。深入推进“演艺之都”建设,推出更具沉浸感、互动性、特色化的旅游演艺产品,塑造“跟着演出去旅行”文旅品牌。开发建党、抗战和新中国成立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旅游产品。

(五)加快发展科技旅游产品。发挥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利用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在旅游服务、科技体验等方面打造应用新场景,支持利用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推出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引导企业活化利用工业遗产,推出一批融旅游、购物、体验等于一体的主题类工业旅游目的地,构建工业旅游产品体系。

(六)丰富完善时尚旅游产品。提升北京消费季、北京国际设计周等活动的市场影响力和消费带动力。打造和推广北京会展、会奖旅游品牌。持续打造天桥演艺区、亮马河风情水岸、华熙LIVE·五棵松、环球城市大道、首钢园、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中区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推动城市夜间照明改造和夜景照明设施建设,丰富夜游、夜赏、夜娱项目。鼓励怀柔、平谷、密云、延庆等区规范发展房车露营。

(七)大力培育体育旅游产品。挖掘利用“双奥”遗产,持续发挥“双奥之城”影响力。继续办好北京马拉松、中国网球公开赛、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等体育赛事,引进更多国际顶级专项赛事和大型国际电子竞技赛事,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鼓励将登山步道、自行车骑道等打造成为体育旅游线路。建设金海湖水上运动集聚区,持续办好金海湖铁人三项赛等系列体育旅游赛事。

(八)提质升级乡村旅游产品。推进文化内涵提升、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民宿+”行动。提升八达岭、龙湾屯、十渡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品质。推动潭柘寺、周口店、石城等镇升级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打造一批非遗文化村、红色文化村等特色文化村落。打造“长城人家”“运河小院”“永定人家”等北京特色民宿品牌,提升特色民宿品质。打造南山村“平急两用”新型乡村社区等旅游居住设施。

(九)推动旅游消费持续扩大。持续深化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开展文旅消费季活动,推出一批高品质夜间文化和旅游项目。组织“北京礼物”设计大赛,在旅游景区、商圈、公园等场所开设“北京礼物”主题店,鼓励文化文物单位、景区、风景名胜区等开发文创产品,拓宽旅游产品销售渠道。

四、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游客旅游体验

(十)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完善旅游服务设施,科学布局旅游驿站、休憩服务设施、观景平台、旅游厕所、自驾车旅居车营地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餐饮、消费、加油充电等综合服务功能。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加强旅游交通标识建设,优化景区标识,丰富指引功能。优化旅游集散、咨询、寄存等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强化旅游咨询服务。

(十一)加强智慧旅游服务。高质量建设北京智慧文旅平台,汇集文旅资源一张图,实时监测、分析行业运行动态,实现市、区、点三位一体的统一指挥和应急调度。鼓励各热门景区和对外开放单位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服务。优化预约售票服务,探索建立全市重点景区统一预约购票服务平台,提升平台技术水平和预约购票便利化程度。

(十二)改进旅游交通服务。推动增设本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重点客源地间的客运航线航班。推动增开本市与重点旅游城市的大众旅游列车等。推动增开京津冀旅游直通车,有效承接天津港国际邮轮母港客流量。优化提升公交旅游班线,打造“快进”“慢游”交通设施网络。在中心城区构建步行、骑行、公交和城市观光旅游相互补充的绿色交通体系。在京郊建设和提升一批旅游公路和旅游绿道。实施国家旅游风景道工程,打造环京郊旅游风景道。加强旅游旺季、夜间旅游交通保障,实现景区景点“小交通”与城际“大交通”有效衔接。

(十三)优化入境旅游服务。建好用好一站式入境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咨询引导、交通出行、通信服务等一体化服务,展示良好城市形象,擦亮“北京服务”品牌。加强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完善景区、机场等场所的外语标识及导览设施。精心设计针对过境免签游客的旅游线路。加大对免税店、离境退税店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入境游客离境退税便利化服务水平,将北京打造成为“中国入境旅游首选地”。

五、强化载体建设,提升旅游产业能级

(十四)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推进优质旅游资源整合和市场开放,吸引国际旅游平台和国内外头部旅游企业落地北京。推动包括市区两级国有旅游企业在内的各类所有制旅游企业做强做优做大。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在京投资大型旅游产业项目、科技旅游示范类项目、文化创意园区类项目。引导中小旅游企业走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新兴市场主体和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