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北京日化协会

微信​公众号

京日化协会
Beijing DAILY Chemical Association
电子邮箱  
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会员登录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来源: | 作者:北京日化协会 | 发布时间: 2024-10-31 | 8 次浏览 | 分享到:

(十五)加快推动旅游项目建设。加快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旅游项目滚动推进机制。近期重点推动大运河滨水岸线工程、环球主题公园二期、海昌海洋公园、“湾里”文化商业综合体、“两园一河”西部休闲旅游新地标、京南旅游度假区、朝阳公园电竞潮玩主题片区等项目建设。

六、加强宣传推广,打响北京旅游品牌

(十六)打造旅游品牌矩阵。打造包括旅游目的地品牌、节庆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美食品牌、美妆品牌在内的立体化品牌矩阵。全面提升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音乐节等活动的影响力。持续办好北京新年倒计时活动。持续开展“你好,北京”“长城好汉”系列推广活动。用好自媒体平台、境外新媒体平台,增强品牌宣传效果。

(十七)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倡导市区两级旅游政务新媒体在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开设账号。加强与知名博主、旅游达人互动,实现旅游宣传创意化呈现、个性化投放、跨平台联动。深化与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发挥在京举办的重要国际会议、论坛等对外开放交流平台作用,加强对北京城市形象和文旅资源的宣传推介。

(十八)深化国际旅游领域合作。依托“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等重大国事活动,利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文化论坛等开放交流平台,丰富境外嘉宾会外活动,推进旅游领域国际合作。加强与联合国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的合作,发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作用,提升北京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影响力和话语权。

七、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十九)深化文旅事业单位激励机制改革。开展市属文旅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激励先行先试,以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为切口,调动工作积极性,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推动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景区景点、公园等因时因地制宜开展延时错时开放,做好夜间开放服务保障。优化餐饮等配套经营服务,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二十)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旅游业投资运营机制。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旅游业的体制机制,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按照事业单位管理的景区等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研学旅游产品等。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运营,提升场馆运营效能,助力打造更多体育旅游、演艺旅游品牌活动。

(二十一)持续优化旅游产业政策。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超长期国债、本市固定资产投资等各类政府资金和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支持重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设备更新,提高支持比例。统筹用好财政资金,优化旅游资金支出结构和支持方式,加大对重点旅游产业项目支持力度。将旅游业作为“两业”融合试点示范行业,探索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二十二)推进旅游消费领域改革。加强文博场馆、演艺空间等场所周边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多业态多功能文商旅消费。健全促消费奖励机制。综合运用消费券、联合折扣等市场化方式开展旅游促消费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加强旅游消费类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鼓励银行对打造旅游消费新场景提供融资支持。

八、强化综合监管,优化旅游市场环境

(二十三)健全监管体系。完善旅游市场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建立健全旅游企业“风险+信用”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全面加强旅行社和导游管理。严厉打击非法“一日游”和“黄牛”倒票等行为,维护首都良好旅游市场环境。健全旅游舆情监测机制、投诉快速响应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坚决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发挥旅游行业协会行业自律管理作用。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旅游新风尚。

(二十四)强化安全管理。推进旅游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联合开展旅游行业安全检查,督促旅游经营单位(场所)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巡逻值守和安全提醒教育,完善应急预案,做好人流、车流动态监测引导。抓好重点场所、特种设备、高风险项目等安全监管,全面排查化解风险隐患,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十五)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进旅游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健全数字政务服务体系,探索智能审批服务模式,推动实现“非现场监管”,提高旅游行业审批效率。完善旅游企业“服务包”“服务管家”、12345企业服务热线等机制。

九、保障措施

(二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旅游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全市旅游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及央地旅游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央地联动,推动解决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充分发挥北京市假日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强化部门和市区联动,加强力量保障,共同做好假日旅游工作。

(二十七)强化要素保障。探索创新旅游用地政策,加强对空间区位有特殊需求的零星文化旅游设施的用地保障。健全行业人才队伍体系,创新旅游业人才培养和管理方式,加强导游人才供给和业务培训。健全旅游统计体系,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